

市妇联温馨提醒,为什么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
来源:新乡市妇联时间 :2024-01-08
先天性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也是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是可以导致其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也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障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听力障碍发病率极高,据数据统计国际上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正常分娩新生儿 0.1%—0.3%,NICU 5%;国内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正常分娩新生儿 0.2%;NICU 2.29%。
引起新生儿听力障碍有以下三个常见原因:1.遗传因素:这是引起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主要诱因,大约占所有耳聋病人一半以上,绝大部分还是难以治疗的感音神经性聋。对于有家族耳聋史夫妻,在产前应该对胎儿作耳聋基因诊断,便于趁早采取干预措施。2.孕期感染:孕期感染风疹、麻疹、弓形虫等,都有可能会损伤宝宝听力,但可以通过孕前打疫苗进行避免。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一旦孕期出现了感染,治疗时避免使用耳毒性的药物,以免加重症状。3.围产期突发因素:在围产期如出现了缺氧等情况,也会引起胎儿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自2017年开始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各级政府及医疗机构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听力筛查的重要性,也深深体会到了国家政策的惠民性。
筛查前医护人员为筛查者家属耐心宣教听力筛查的必要性,普及听力相关知识。
工作人员专业化操作中
听力的损伤往往不可逆,但是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是可以有效地减少听力障碍对婴幼儿语言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呼吁社会高度重视此项筛查,通过筛查使聋儿回归社会,让“十聋九哑”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