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姐姐

家庭儿童

首页 > 家庭儿童

“清廉家风润中原 廉洁从家出发”廉洁家风故事分享 | 清廉文化作品展播(四)

来源:新乡市妇联时间 :2023-09-23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清廉新乡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清廉家庭创建行动,市妇联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在全市开展“清廉家风润中原”——廉洁从家出发系列活动。活动征集到了一大批清廉家风故事、清廉文化作品,市妇联将陆续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以实际行动助力清廉新乡建设。

今天讲述的是新乡县小冀镇赵立邦家庭。


我们家的红色基因

一九二一年,我的父亲出生在山西省灵丘县境内太白山脚下的沟掌村,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父亲从一出生就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

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东方出现了曙光,穷苦人有了盼头。

父亲苦熬了十五年,终于出现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机。一九三六年,灵丘地区革命发展风起云涌,年轻的父亲没有文化,一时还不明白革命的深刻道理,但他心里初步感知到,只有革命才能翻身,只有革命才能改变贫穷的日子,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

历史造就英雄,父亲参军刚一年时间,就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这次大捷,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抵抗日寇的信心和勇气,父亲不仅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而且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期盼和平,但国民党反动政府公然撕毁和平协议,发动新的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实现他的反动统治。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先由防御,再到进攻,先后发起了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在这个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大决战中,父母不顾个人安危,不顾个人得失,把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外婆带养,夫妻双双全力以赴投入战斗,为革命战争胜利做出了应有贡献。

战争是残酷的,对革命者的淬炼是深刻的。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使父母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的队伍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共产党的队伍才是真正革命的队伍,共产党的队伍才是真正为人民的队伍。革命的思想在他们的头脑中深深扎了根,他们的革命意志愈加坚定,为革命不怕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为革命不怕艰难险阻流血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祖国,义无反顾重赴战场,投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在朝鲜,美帝国主义占了飞机多的优势,到处狂轰滥炸,父亲不幸身负重伤,连日昏迷不醒,不得已送回国内治疗。

父亲在荣康医院疗养之际,抗美援朝战争正向纵深发展,转回来的伤员也日益增多,荣康医院接纳能力有限,没办法,只好采取疏散较轻一点儿的伤员,给重伤员腾出床位。当时,组织决定让父亲率先疏散,父亲二话没说,就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了新乡县小冀镇西寺村,没多久,又迁到冀庄村。由此,父母由革命军人变成了农民。当时,单门独户无依无靠,白手起家。困难只能吓倒懦夫,难不倒经过艰苦考验的革命战士,父母不怨天不怨地,不等不靠,不向政府伸手,一切从头开始,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种好了地,养活了家。左右邻居看在眼里,也为之动容,经常主动帮忙。有人说:你们革命几十年,现在当了农民,真是苦了你们了。父亲却说:这算啥苦啊?比起打仗,现在享福多了,在部队,整天南征北战,连个固定的落脚地方都没有,有时急行军,累得走不动稍微休息时,就地一躺,不管是烂草堆,还是坷垃窝,倒头便睡;有时渴了,连口水都没得喝,有一次,走到一个村子的打麦场里,渴的实在不行了,就喝人家淘土麦水缸里的水,里边还有跟头虫呢(蚊子的幼虫),现在有房住,有饭吃,这算啥苦?父母就是这样以苦为乐,满怀信心地兴家立业。

父母虽然能够乐观面对生活,但困难毕竟是现实的。

首先是吃饭问题,解放初期,粮食比较短缺,吃不饱是经常的事。粮食少,不能吃干的,就喝稀的,很多时候,还以瓜菜代之。父亲干活重、出力大,母亲做饭时就尽量给父亲做点干的,捞点儿稠的,然后再给孩子们吃,她自己总是最后吃,吃饱吃不饱,天晓得。

其次是穿衣问题,没钱买布,母亲就自己动手,纺花织布,往往是深夜了,人都睡了,母亲还在小煤油灯下纺花。从纺线到织布再到制衣,各个环节母亲样样精通,母亲心灵手巧,做的衣服件件合身,做的鞋双双穿着合脚,她的鞋样,常被邻居拿去照做。为了节省布料,对穿过的衣服,能补的就补,能改的就改,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吃穿勉强维持的过去,但柴米油盐,总是需要费用的,为生活所需,父亲在冬季农闲之际,到搬运站去拉平车。冬天的早晨,路边的树上结满雾凇,清冷的月光照在上面,更觉得寒气袭人,简直要把人冻透似的。从小冀火车站往朗公庙轧花厂送货,土路坑坑洼洼非常难走,遇到河沟,无法通过,就得把货卸下,几个人把车抬过去,再把货扛过去重新装车上路。父亲瘦弱的身体承担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现在回忆起来,简直不可想象。

父母去世以后,我们兄妹七人坚定传承红色基因和优良家风的信念,不忘父母的革命意志,讲好父母的故事,以身作则,把红色基因作为一粒充满活力的种子,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永葆鲜红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