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姐姐

妇女发展

首页 > 妇女发展

【巾帼匠心·文化传承】薪火相传的“守艺人”

来源:新乡市妇联时间 :2025-04-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乡,有一大批女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们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技艺,并带动当地妇女从事手工产品制作,助力乡村振兴;她们用指尖的技艺,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女性力量在非遗传承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代表——传承人李冬梅。

  河南坠子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原阳县历史将近200年了,《原阳县志》和《原阳曲艺志》都有记载》。河南坠子发源于河南开封《中国曲艺志,河南卷》有记载。2021年,河南坠子被河南省文旅厅评定为省级项目,马街书会书状元李冬梅2021年12月被河南省文旅厅评定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冬梅,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新乡市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原阳县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从艺50多年来,她刻苦砧研演唱艺术,一心扑到河南坠子曲种上,不但是坠子小段唱得好,长篇大书唱得更好。她抓住书筯,进书快,表演细腻,感情丰富,唱腔字正腔圆,腔随情转,干净利落,唱腔优美,吐字清晰。多年来参加全国、省、市级汇演和大赛,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和创作奖。

  舞台上,她台风稳健、落落大方;生活中,她美丽坚韧、热心公益。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致力于培养接班人,为曲艺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李冬梅先后走进多所学校,把河南坠子带到校园,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中小学生兴趣和热爱。在省非遗传习所免费教河南坠子,还应邀到河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坠子班任教,从2016年到2020年4届教出260名大学生,为大学生们进行表演、培训及推广,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学生毕业后把河南坠子带到了全国各地。
 

  非遗项目,巾帼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它们穿越时空,记录时代的变迁。对于非遗而言,保护和传承是不变的课题。“能坚持学下来的孩子太少了,真的希望多发现一些好苗子,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李冬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河南坠子这一文化瑰宝,并把它发扬光大,带动更多的人爱上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