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之光洒满牧野 | “她力量”在科创前沿闪耀
来源:时间 :2023-10-23
科技向未来,巾帼绽芳华。色纤维应用领跑世界,小麦“芯片”不断更新迭代……近年来,新乡市大力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科技之光洒满牧野大地。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新乡市发布了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其中2名女性“最美科技工作者”、6名女性“优秀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看看她们是谁?
“最美科技工作者”2名
王倩青,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主任,新乡市学术带头人,先后获评教育部教研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带领团队荣获国家卫健委“健康卫士·创新团队奖”。她长期奋战在妇科肿瘤临床和科研一线,率先开展亚洲首例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目前单孔腹腔镜手术量3500余例。完成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90万人次,实现了让更多女性远离妇科肿瘤疾病。
马海平,新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新乡市优秀专家。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成果奖12项,发表论文16篇,编写著作2部,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中做出重要贡献。她努力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转化落地,通过给农产品注入科技含量来提高附加值,引进的强筋黑小麦农大3753,累计推广面积500多亩,收获单产850斤,增加种植户收入255万元。
“优秀科技工作者”6名
崔二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荣获河南省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近40篇,授权专利8件,参与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1部。参与再生水农业安全灌溉调控技术,在新乡人民胜利渠灌区等地的示范推广面积超过3.9万亩。
康小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研部部长。她坚持“以人为本”的抗肿瘤全程管理模式,长期致力于肺癌EGFR-TKIs耐药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耐药基础与临床研究,率领团队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6项,荣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李琼,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院长。她聚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着力攻克缺血性疾病修复中血管再生的临床科学难题,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厅级课题10项,编写国家规划教材3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孙爱丽,新乡学院3D打印学院院长。她将自身科研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紧密结合在一起,主持设计一系列DNA生物传感器新材料,发现诊断肺癌和肝癌肿等疾病的准确、快速方法。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王潜,牧野区陵园小学高级教师。参与创建了全市第一所创客教室——陵园小学创客工作室,带领学生获得国家级、省、市、区级青少年科技比赛团体第一名20余次,获评“河南省级名师”、“新乡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左玲,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副处长。她在工作中精准对接“双高建设”“提质培优”建设任务与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和成果管理工作制度。先后获得“河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工作者”“河南省高博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们都是新时代最美的人,代表着最美的科学精神,她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女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精神风貌,用“她智慧”在建设科技强市的进程中大放异彩。
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市妇联向全市科技工作者
致以崇高敬意 致以节日的问候
祝全市科技工作者工作顺利!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