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姐姐

思想引领

首页 > 思想引领

巾帼大学习|巾帼红军忆长征(四)

来源:时间 :2024-04-22

 

她们是中华民族的女英雄

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女儿

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长征路上,活跃着红军女战士的身影。她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与生命极限进行顽强抗争,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她们的长征,汇成了意气风发的时代亮色,是用信仰、意志和情怀铸就的不朽丰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开展好“红色记忆芳华永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即日起,“新乡女性”推出“巾帼红军忆长征”专栏,陪伴大家走进、认识、了解这些巾帼英雄,感受她们革命斗争的风雨历程,汲取她们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

 

本期

让我们走进李贞

倾听她的革命故事

 

革命理想高于天

 

物换星移,岁月如流。转眼,工农红军长征至今已50年了。今天,在纪念这个伟大节日之际,我这个当年跟随毛主席长征的女将,更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了昔日横戈跃马,驰骋疆场,转战南北的艰苦斗争年月。

 

1934年7月,蒋介石以31个师的重兵,从六个方向,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进行“围剿”。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湘赣苏区的红军也屡战不利,苏区被分割,红军回旋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8月,我随红六军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我们军团活动在赣西一带,目的是牵制湘赣的敌人。在敌人调动重兵“围剿”的情况下,我军团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即由赣西往湘西转移。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这是长征的开始,只晓得是实现重大的战略转移。其实,长征是敌人逼出来的。记得我军从赣西转移的头一天,我开会回来,在路上碰见了一位军团首长。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李贞,女同志打仗很辛苦!”我连忙说道:“我随军作战这么多年,你今天才知道我是女同志吗?”这位首长笑了笑没有吭声。我知道他这话中有话,连忙追问,他才将组织上打算将我留下的原委说了出来。原来,团部考虑到我随军的妹妹快要临产,需要有女同志照顾,于是,便决定将我留下。我高低不肯,回到住地,顾不上休息,就去找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同志。我这个人生性心直口快,进门我就说:“弼时同志你说说,当前是打仗重要,还是照顾妹妹重要。”

 

“当然打仗重要。”弼时同志笑着说。

 

我又说:“既然如此,那就应该让我继续随部队转移,行军打仗。”

 

弼时同志觉得我讲得在理,就同意了我的要求。

 

当时,我好不高兴,飞快地返回住地,往床上一躺,久久还未入眠:六岁当童养媳的苦难生涯,17岁投身革命的峥嵘岁月,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的火热斗争等情景,又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长征开始,我在红六军团组织部工作(任组织部部长),既要和部队一起行军打仗,又要做党团工作、干部工作和收容伤员工作,每天还要统计部队伤亡数字。尽管环境艰苦,工作劳累,但想到这是为了消灭敌人,拯救劳苦大众,就越干越有劲,越干信心越坚定。当时行军打仗,骡马很少,许多领导同志的马都让给伤员及女同志骑。有一天军团长萧克风趣地说:“李贞同志能走得动吗?”

 

我回答说:“和大家都一样走,保证掉不了队。”

 

我们六军团开始往湘西转移之时,蒋介石从湖北、贵州、江西、云南调动大批人马,对我军团进行围追堵截,还派飞机轰炸,企图将我军一口吃掉。我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领导指挥下,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消灭了大批敌军和出没于山林的土匪。后来,我军团与贺龙、关向应同志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后,转战到了湘西的桑植、永顺等地,广泛地开展游击战、运动战,取得了十万坪大捷等一个又一个胜利,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十万坪大捷,为我们在湘西创建根据地及向东发展战略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十万坪大捷后,湘鄂川黔省委决定,将四十九团分散到永顺、保靖一带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不久,就建立了郭亮、永保、桑植、大庸四县的县、区、乡党的委员会和政权,以及工、农、青、妇等组织,两个军分区。

 

我们军团转战在湘西一带,与这里的群众一起生活,一起战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深情。真可以说是同生死,共患难了。为了配合红军战斗,这里的各村各乡都组织了自己的武装,从25岁到45岁的青壮年,组成了赤卫队。当地的群众主动为红军挑米送柴,抬担架护送伤员,甚至冒着危险当向导。记得有一次,我们越过敌人的重围,深更半夜迷了路,只好敲开一个老乡家的门,可这家只有一个孤苦伶仃的瘸子。他听说我们迷了路,坚决要给我们带路。他说:“我反正是个半条命的人了,能帮你们做点事,我心里痛快。”就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他跌跌撞撞摸着路领我们走。同志们见状,就背着他走。他伏在红军背上,给我们指点路,一直把我们送到目的地。类似这样感人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

 

在蒋介石实行经济封锁,我们极度困难的时刻,湘西群众勒紧裤带、节衣缩食,支援部队。那时,粮食缺乏,吃盐很困难,最紧张的阶段,根本吃不到盐。但当地的群众宁肯自己吃野菜,也要把节省下来的粮食、食盐送到部队。正是这些感人至深的行动,激励着我们在长征路上浴血奋战。

 

在长征路上吃的苦,是现在人想象不出来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女同志吃的苦比男同志更多。日夜兼程行军打仗,女同志头发里都长满虱子,一梳就呼呼往下掉。有一些女同志身怀有孕,挺着大肚子行军打仗。尽管领导和同志们关心、照顾我们女同志,把干粮让给我们吃,把马让给我们骑,可还是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气力。但是,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咬紧牙忍耐着,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行军打仗,抢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翻过大雪山。走进泥泞的草地后,茫茫无际、荒无人烟,到哪里去弄吃的呢?饿得不行了,只有吃树皮草根,好多同志因饥饿而牺牲。特别是有些临产的女同志,小孩还未生下,就长眠在那里。那时候虽然面临极大的困难,但大家心里都有个盼头,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党的事业必胜。那时,官兵关系亲如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谁也不愿意让一个同志掉队落伍。快走出草地时,我得了伤寒病,昏迷不醒,同志们抬着我走。到了哈达铺,在一个临时医院吃了几剂草药,病稍好一点,同志们把我绑在马背上过了渭河。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无论如何要战胜困难,坚持下去,大家“风雨浸衣志更坚,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靠群众的大力支援,大家团结一致,终于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于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实为人类历史所罕见,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是不朽的英雄史诗。它不仅是我党我军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在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坚持改革,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把两个文明建设和全面改革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选自《红六军团征战记》(下),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349-3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