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姐姐

思想引领

首页 > 思想引领

巾帼大学习|巾帼红军忆长征(十七)

来源:新乡市妇联时间 :2024-08-27

 

她们是中华民族的女英雄

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女儿

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长征路上,活跃着红军女战士的身影。她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与生命极限进行顽强抗争,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她们的长征,汇成了意气风发的时代亮色,是用信仰、意志和情怀铸就的不朽丰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开展好“红色记忆芳华永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即日起,“新乡女性”推出“巾帼红军忆长征”专栏,陪伴大家走近、认识、了解这些巾帼英雄,感受她们革命斗争的风雨历程,汲取她们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

 

本期

让我们走近伍兰英

倾听她讲述的革命故事

 

参加妇女独立团

 

我是川北昭化人,祖祖辈辈给人当牛做马,缺吃少穿。我从七岁起就给地主家放牛,做小活,受尽了奴役和欺凌。我哥哥在昭化城里兵工厂(军阀邓锡侯办的)当工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十三四岁时,从地主家跑出来,到城里跟着哥嫂生活。因为,经常和到我家来的地下党员接触,耳濡目染,渐渐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并参加一些革命活动,比如在地下组织之间传送秘密信件等。15岁时,我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初,国民党军阀加紧镇压革命运动,到处捉人杀人,白色恐怖日益猖獗。由于叛徒的出卖,党的地下组织遭到破坏。我哥哥被杀害了。我和几个同志一道,被迫辗转逃到通江县的苦草坝,才重新找到了党的组织,暂时安下身来。

 

1932年12月,巴山霹雳一声春雷响,红军开进四川来。从此,我正式参加了工作。红军在川北时期,我先后担任过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宣传队长,苍溪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1934年初,为了粉碎刘湘“六路围攻”的需要,红军逐渐收缩阵地,我随部队返回通江,在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财委会当司务长,搞起后勤工作来了。

 

1935年初,蒋介石加紧部署对红军的新的反革命围攻——“川陕会剿”。此后,我军战略重点逐渐西移。红军总部相继组织了陕南战役、广昭战役和强渡嘉陵江战役。当时,我们几个在省财委会工作的女同志,眼看敌人一天天逼近,就一心想转到部队去,到第一线去,直接参加打反动派。一天,一队队的女红军,背着枪,胸前挂着两排闪闪发光的子弹,腰后挂着三个乌黑的手榴弹,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我们前面走过,一问,原来是红四方面军的妇女独立营。她们正掩护兵工厂、银行到旺苍坝去。我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们,心想:自己也能当个女战士多带劲啊!晚上,我们几个女同志睡在一起,谈论了半宿。最后,大家一致的意见:要求回到部队去。过了几天,我们省财委会也随着部队转移到旺苍坝。刚好,妇女独立营到旺苍坝后正在进行扩编,准备成立妇女独立团。扩编的对象是随军西撤的地方女干部。我们再次参军的要求被批准了,大家高兴得心花怒放。

 

1935年大年初一,我和李保珍、吴英、宋学珍、孙桂英等五个女同志,分配到妇女独立团第一连,我当七班班长,不久任二排排长。到妇女独立团后,我们都把头发剃得光光的,穿起新军装,打起绑腿,戴上斗笠,背上步枪,同男战士一模一样。记得我们到村子里去宿营时,老乡们还真认为我们是男人,不让走进妇女的房里去,也不让和妇女接近;妇女见了我们也躲躲闪闪。我们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后,有的还不相信,我们就将耳朵给她看,她看到耳朵上有戴耳环的眼,才相信我们真是女红军。

 

为了迎接新的战斗任务,紧张的军事训练开始了。天不明,我们就起床出操、爬山。早饭后作队列教练,练习瞄准、射击、投弹、刺杀,有时还到野外去演习。这种崭新的生活,很紧张、很严格,开始不大习惯,但大家心里非常高兴,劲头十足,一空下来就唱家乡小调,到处洋溢着歌声,充满着欢乐、活跃、朝气勃勃的情绪。

 

1935年3月,一天我们正在太阳下擦枪,张琴秋团长来了。她向我们传达了总部的命令:妇女独立团担任转运伤员的任务。自从妇女独立团成立后,我们几次要求到前线去,但领导上考虑到我们刚武装起来,没有批准。眼看国民党反动派和刘湘的部队一天天逼近,同志们都憋着一股子劲,憋着一股对敌人的怒火。命令传达下来后,大家可高兴啦!有的说:“男同志在前方同敌人拼命,牺牲流血;我们女同志不能去参战,现在执行这个任务,也算是直接为前线服务。”有的说:“我们不能到前方去打仗,抬伤员也是很光荣的。”思想统一了,大家心齐、劲足,砍竹子的砍竹子,搓绳的搓绳,很快就把担架准备好了。

 

为了迎接妇女独立团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晚上,我们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蒙蒙亮,就到医院抬上伤员向王家坝进发。春天的早晨,山谷里朝阳染翠,露珠晶莹,花香四溢。我们抬着伤员,迎着旭日,高兴地唱起歌来:

 

说一说伤员同志们,你们在前方杀敌人。

 

为劳苦大众求解放,流血负伤多么光荣!

 

清脆的歌声响彻山谷。山越爬越高,路越走越小,走了几十里路,来到庙儿湾五里高的大山,路更陡了。我们虽然都是劳动妇女出身,但抬担架还是头一遭,肩上压得又红又肿,火辣辣地疼痛,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衫。但是,当我们看到伤员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时,心想:他们为革命流血,我们流点汗算得什么?肩上的疼痛便觉得顿时消失了,浑身是劲。走到半山腰,忽然听到前面一阵阵的喊声:“同志们,加油,加油,前面就是山顶!”原来是啦啦队的同志们给我们鼓劲来了。我们的劲头更大了,一口气快步抬上山顶。在山顶休息时,抹一抹汗,大家又唱起红军歌来: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唱一个国际歌,出现了苏维埃!

 

伤员们听得笑容满面。他们向我们提出:“姐妹同志们,你们累了,我们走一段你们再抬吧!”这些同志大部是鄂豫皖苏区来的老同志,我们看他们伤口那样重,无论如何不让他们自己走。可是,有的伤员说什么也不坐担架了,拿起棍子,一拐一拐地跟我们说说笑笑向前走去。这种坚强的革命意志,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当晚,我们在磨子湾宿营。第二天天不明出发,把伤员送到了王家坝总医院。当我们返回旺苍坝后,又接受了运盐的任务。两个人抬一包盐,送到离旺苍坝120里路的永宁铺兵站。接着,西渡嘉陵江,随部队进驻到江油。

 

在江油住了半个多月。我们一面宣传党的政策,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一面上江油后山上去打土匪,捉地主。用缴获的枪支弹药装备自己;把缴获的粮食和衣服分给穷苦农民。我们妇女独立团与老百姓的关系搞得很好。他们见我们妇女也能当兵,又惊奇又羡慕,都欢迎我们去住。在我们离开江油时,个个都依依不舍。

 

刘湘和胡宗南的部队紧紧跟上来了。1935年4月,我们离开江油,经沙溪河到中坝抬伤员。这时已接近火线了,这部分伤员是从火线上下来的红九军的同志。我们将伤员从中坝抬到沙溪河总医院后,就跟着红九军向北川、茂州前进,在茂州打了不到三小时,敌人就跑了。我们妇女独立团驻进城里进行了整编;选出二个连,成立川陕妇女团员学校,每个连140人左右,都是挑的党团员;其余人员分配到兵站、医院和后方机关工作。我被分配到妇女团员学校第一连。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上军事课,学射击,练战术,抢山头,也上政治课。团员学校的校长是刘桂兰同志(她后来在延安病逝)。张琴秋同志调到四川省委当妇女部长了。

 

5月上旬,总部命令我们一连掩护银行从茂州出发去理番。我们一面背着银行的物资,一面随时准备与敌人作战。但是,敌人没有赶来,我们在傍晚安全地到达理番县。银行主席赵炳瑞同志热情地欢迎我们。他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们杀了口猪,给你们打个牙祭,表示慰劳。”并准许我们休息一天再返回学校去。我们吃了晚饭,刚睡下不久,忽然听得外边嗒嗒的马蹄声,接着有人问话:“妇女一连到了吗?”“有什么紧急任务?”这是赵主席的声音。来人回答道:“有命令,要一连明天赶到杂谷脑,去执行紧急任务。”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一个急行军赶到了杂谷脑。原来杂谷脑西北面高山上有一座喇嘛寺,被反动喇嘛霸占了。他们和刘湘勾结,企图阻止我们前进。这些反动喇嘛,听说有部队开到了,暂时不敢轻举妄动,我们也就在杂谷脑驻下来,积极准备攻打喇嘛寺。

 

一天,我们正在擦枪,妇女部长张琴秋同志和红三十三军王维舟军长来了。部队集合好后,王军长向我们讲话。他说:“同志们,你们虽然是女同志,但都是党的好儿女,红军的好战士,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拿下喇嘛寺,完成党交给你们的任务。”接着,他具体交代了作战意图。任务传达后,大家都非常兴奋,纷纷表示:一定要打好这一仗,完成党交给我们的第一次单独执行的战斗任务。

 

第二天拂晓,我们向喇嘛寺逼近,只见黄瓦灰墙的喇嘛寺,威威严严屹立在半山腰。就在那里盘踞着一批披着宗教外衣,一贯残害人民,企图阻止我们前进的反动派。我们刚刚运动上去,敌人发觉了,就向我们打枪开炮。敌人用的是土炮,一炮打来就是一大片。他们凭借着高墙厚壁,企图负隅顽抗。战斗打得很激烈,但是,凭着我们的机智勇敢,最后仍然把喇嘛寺拿了下来。

 

打下喇嘛寺后,我们一连一、三排接受了运粮和后方警戒任务,第二排留下来担任保卫省委、银行等机关,看守保卫局关押的犯人和警戒桥梁的任务。担任向前方运粮的同志,每个人背七八十斤重的干粮和牛肉干,从杂谷脑运往马尔康,每天走七八十里路,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6月下旬,我们又返回杂谷脑,掩护省委、银行等机关向卓克基、马尔康、查理寺等地前进。从杂谷脑到查理寺约有500多华里,翻山越岭,道路崎岖,特别是卓克基到马尔康的一段,不是过河,就是上山,一上一下都擦着山边走,下面是悬崖深涧,一不小心滑下去连骨头都找不到了;加之当时正逢雨季,天气变化无常,一会下雨,一会下冰雹,道路泥泞更难行走。途中常遇反动派向我们打冷枪,或将大石头从山顶推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白天掩护省委、银行等机关,晚上经常在大树下宿营,经过七八天的长途行军,终于到达了查理寺。当晚我们就在开阔的草地上宿营。住下来后,找野菜的找野菜,拾柴的拾柴,生火的生火,草地上出现了一堆堆的篝火。大家围着篝火,发出阵阵欢笑,响起清脆的歌声。这次掩护省委、银行等机关的任务胜利完成了,大家感到格外愉快。

 

就在到达查理寺后的第三天,组织上又调我回财委会去工作,我离开了妇女团员学校的第一连,踏上新的征程。

 

 

选自《巴山烽火:川陕革命根据地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第190——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