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姐姐

思想引领

首页 > 思想引领

巾帼大学习|巾帼红军忆长征(十五)

来源:新乡市妇联时间 :2024-08-06

 

她们是中华民族的女英雄

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女儿

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长征路上,活跃着红军女战士的身影。她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与生命极限进行顽强抗争,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她们的长征,汇成了意气风发的时代亮色,是用信仰、意志和情怀铸就的不朽丰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开展好“红色记忆芳华永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即日起,“新乡女性”推出“巾帼红军忆长征”专栏,陪伴大家走近、认识、了解这些巾帼英雄,感受她们革命斗争的风雨历程,汲取她们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

 

本期

让我们走进何子友

倾听她讲述的革命故事

回忆妇女独立团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经有过三个妇女独立团。

 

妇女独立团的前身是通江妇女游击队,属中共四川省委妇女部领导,大约只有四五十个人。这些人都是在红军入川后参加革命的。当时,川北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在军阀田颂尧、刘存厚统治下,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吃不饱、穿不暖。军阀们除了滥收苛捐杂税外,还强迫农民种鸦片,因此,川北地区的男人大多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丧失了劳动能力,劳动的重担都压在妇女肩上,我们许多人从小就被卖为童养媳,有的靠要饭生活,红军入川后的宣传和模范言行,使妇女们认识到参加红军闹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我是1933年11月离开家乡苍溪县去省委所在地——巴州参军的。妇女独立团驻在省委的妇女学校里,校长是刘桂兰。第二天,指挥部把我们新入伍的编成一个排,加上原来的一些人,共是两个连,学校的门口插着“中国工农红军妇女独立团”的大旗,直接属指挥部领导。我当时被编在一连三班,后来,妇女参军的更多了,各县几乎天天送人来,接着又成立了两个连,共是四个连。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妇女独立团就编齐了,总共有千把人,团长兼政委曾广澜是鄂豫皖苏区来的老同志,一连连长是廖正英,指导员是杨桂兰。

 

我们的武器是指挥部发的,每个排只有两三支枪,基本是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单管马拐、汉阳造,其他武器是梭镖、大刀,每个排几十颗手榴弹,子弹每人最多五颗,有的人一颗也没有,只好用纸卷起来撑在子弹袋里。

 

我们从来不发津贴。那时规定女同志不许留长发,以戴上帽子后看不见头发为标准,个别留齐耳短发的是为了搞侦察工作,但必须经指挥部批准,为此,老百姓常误把我们当成男同志,闹出笑话来。军装自己做,布自己染,上衣是黑色对襟式,下面两个口袋,下穿黑色西装短裤,绑腿是灰色的,草鞋上总是扎一朵红绒球。独立团集合行动时,分外显眼,常常引来战友和乡亲们赞叹的目光。

 

我们妇女独立团有四大任务。第一是训练。指挥部专门派了一个军事教官来教练,训练内容大致和男同志一样,其中有武器的使用与保养,有队列、刺杀、通信、侦察、爬障碍、跳高、跳远、翻单双杠、过独木桥、打飞机、班排连的进攻和防御等。第二是担任省委及下属机关的警卫任务。银行、合作社、工厂、医院等单位都是由我们派人警卫,还要在警卫地点做工事、挖战壕。第三是担任运输任务。如搬迁、送粮、运武器弹药,有时部队打下一个地方,往回运战利品,作战行军时还要背光洋、钞票等,至于临时性的公差勤务就更多了。第四是到山里打土匪。记得有一次到离巴州三四十里处的南地丫剿匪,我们独立团抽调了一些精干的人临时组成了两个排,事先潜伏在土匪必经的路口,在山谷的四周设下了包围哨,晚上7点多钟土匪又出来作恶,等土匪进了包围圈,排长一声令下,我们冲上去,打死打伤30几个土匪,缴获了十几支枪和八九十发子弹,还有两斗多大米,活捉了两名俘虏。还有一次是1934年年初,红军离开巴州开始西行,根据指挥部命令,我们妇女独立团去打长池、木门一带的土匪。这时,指挥部把曾广澜调回巴州省委,去成立第二个妇女独立团,任命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当我们第一团的团长。在木门打的土匪是国民党的一个团总兼大地主,庄园里驻有两个连的匪兵,我们击毙了敌团总,缴获了几十支枪、100多发子弹、几十颗手榴弹、一挺小型机关枪及许多大米和猪肉,还活捉了几十个俘虏。

 

木门剿匪后,根据上级命令,我们原地休整。一个多月后,曾广澜带来了妇女独立第二团,我们两个团在永林铺会合了。不久,部队准备进藏过草地。为了加强战斗部队,精减机关和非战斗人员,同时因为团成立时间不长,作战经验不多,指挥部命令两个团合并为一个团,曾广澜调到省委任妇女部长,团长仍是张琴秋,其他各级干部不动,合并后,妇女独立团有2000人左右。随后,妇女独立团进行了调整,一部分精干的继续留在独立团;一部分到供给部的总工厂,林月琴任营长,名义上是总工厂,实际上是运输队;还有一部分到后勤医院搞护理工作。部队调整后,我们就开始长征了。

 

长征过了嘉陵江,部队进入蒙贡少数民族地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我们妇女独立团的番号取消了,改为省委妇女学校,校长仍是刘桂兰,张琴秋调到省委妇女部工作去了,还调了一些人到总工厂和医院,我们妇女学校的任务除了过去的四项外,还增加了群众工作、建立地方政权一项。在长征路上,我们抬担架、运伤员、背钞票、运物资,样样工作不亚于男同志。

 

进藏后驻的第一个寨子是扎过洛。这时,我们的训练内容有所改变,主要是学习藏族的日常用语、风俗习惯和党的民族政策,还学习骑马、打骑兵、驯牦牛。一天下午,我们驻地四周的山庙里都响起了号声,原来,国民党勾结民族反动分子打我们红军。根据指挥部命令,第二天,我们妇女学校和其他几个团绕到山头,居高临下打下了喇嘛庙。这次收获很大,缴获了很多武器、弹药、粮食、猪肉,补充了部队。

 

在长征路上,由于生理条件不同,女同志遇到的困难要比男同志更大。途中一张卫生纸也找不到,走到后来,因为累、饿、冻,绝大部分同志得了妇女病。但是,没有一个同志叫苦怕死,大家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行军打仗。

 

部队快到六河时,为了行军方便,我们妇女学校又取消了,人员都分到各单位,我被分到保卫局,后来又被分到何长工领导的四局(管理部门)。以后,我就没有再回妇女独立团。

 

第三次过草地后,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这时,女同志又多起来了。周子昆同志在会宁地区主持成立了第三个妇女独立团,团长仍是张琴秋,参谋长是彭真(女),其编制和第一次妇女独立团一样。后来,妇女独立团参加了西路军,和三十一军一起过了黄河。以后,我陆续听到独立团一些姐妹们的消息,了解了这一段血和泪的历史。随着西路军的失败,我们许多同志牺牲了;有的宁死不当俘虏,自杀殉难;有的被马匪侮辱杀害;有的被迫改嫁或嘴上答应给敌人当小老婆,后打死敌人跑了出来;有的虽然当了俘虏,又想尽一切办法逃了出来;团长张琴秋被马匪抓去后,装成哑巴给敌人烧饭,以后偷偷跑出来,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党的怀抱。妇女独立团的许多人回到了延安,以后又在离延安三四十里的永林镇成立过一个妇女营。

 

妇女独立团的历程是光荣悲壮的,它的大部分成员都英勇地牺牲了。尽管她们在无数革命先烈中只占极少数,但是,她们的革命精神和献身精神,她们在艰苦卓绝的征途中显示出的中国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是永垂史册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可亲可敬的姐妹、战友!

 

选自《星火燎原丛书之五》,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201-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