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巾帼大学习|巾帼红军忆长征(十三)
来源:时间 :2024-07-09
她们是中华民族的女英雄
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女儿
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长征路上,活跃着红军女战士的身影。她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与生命极限进行顽强抗争,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她们的长征,汇成了意气风发的时代亮色,是用信仰、意志和情怀铸就的不朽丰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开展好“红色记忆芳华永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即日起,“新乡女性”推出“巾帼红军忆长征”专栏,陪伴大家走进、认识、了解这些巾帼英雄,感受她们革命斗争的风雨历程,汲取她们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
本期
让我们走近岳克
倾听她讲述的革命故事
关于妇女独立师的片段回忆
我是南江县人,六岁父母就死了。后来我给地主当放牛娃,生活很苦,一天吃一顿饭,红苕锅巴掺冷水。我后来参加了红军,不然也会饿死。所以我作战很勇敢,根本不怕死。就是牺牲了也是痛快的。我是1933年4月参加红军的,那时才13岁,一天,地主叫我背柴去卖,我把柴背到南江县的县衙门口,当时红军三十一军的军部驻在这里,一位首长问我柴卖多少钱,我说我不卖柴,我要参加红军。他问我多大岁数了,我怕年龄太小了不要我,便多报了两岁,说15岁了。他又问我舍不舍得剪头发,我说舍得(因当时的红军战士要把头发剪光)。这样,我便被吸收加入了红军,被分到三十一军政治部作宣传工作。头一天,发给我一件打土豪得来的男人穿的白布褂,第二天发给我一把马刀,第三天就出去作宣传,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一年过后即1934年,旺苍成立妇女独立团,我也被编入该团。
在通江的时候,只有一个妇女运输营,由吴朝祥(平昌人,川陕苏区妇女部部长)同志领导,主要是搞后勤运输工作,如抬担架、运送食给养等。1934年4月,在旺苍长池扩大发展为妇女独立团。1935年春打过嘉陵江,从广元、昭化、梓潼到江油重华。为了长征中便于行军,把后勤及地方机关的女同志全部集中起来,编成妇女独立师。师长是张琴秋,政委是曾广澜。独立师辖三团,在原妇女独立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团是战斗团,其余两个团主要搞宣传、运输工作。妇女独立营最早只有300多人,后来在供给部、运输部、卫生部陆续抽调了一些年轻女同志扩大组成。我一直是在老团里,在一营三连当副连长。攻打腊子口时我挨了三刺刀,后住三十一军医院,以后就没有到西路军去了。
妇女独立师的女战士作战很勇敢,头发是剃光了的,穿草鞋、打绑腿,行军作战都看不出我们是女的。我们很少住老百姓家里,一般都是住庙子。如果不是打了胜仗通报表扬,就连我们自己的部队也不知我们是女兵。记得一次,我们捉住了敌人的一个师长,他很不老实,想自杀,我们把他绑在马背上带走,他一直没有发现我们是女兵,后来看见我们耳垂上穿的耳环眼,才感慨地说:“想不到我堂堂皇皇的国民党将领,今日竟败在你们这些女兵手里。”当时我们的女战士都很年轻,大的不超过 25岁,就连我们的师长张琴秋也才24岁,绝大多数战士都在15岁至20岁之间。记得后勤的同志曾经编顺口溜赞扬我们:“妇女独立团是真光荣,头上是秃光光,浑身上下是泥浆,身上背了个戳火棒……”
在中坝一带打了一些仗,但具体情况记不清楚了。究竟是和敌人的什么部队打,打死打伤多少人,都记不清楚了。我的头部在战争中受过几次伤,记忆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加之过去仗打得多,走的地方也多,往往是边走边打,不断地变换地方,不断地作战,情况不大容易记得清楚。从梓潼过来后,先在重华打了一仗,我们老团的人都有枪和大刀,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干。重华这个地方我印象很深,当时是一个县,后来围江油城,记得我们守在通往平武的小道上(白石铺 )。圊山打过一仗,被我们攻下了,攻下后我们还搞过竹绳桥。苦竹沟又叫苦竹坝,这里也打过一仗,打得比较激烈,记得曾把敌人的尸体五六具地垒起来作工事。后来我们打下了中坝。中坝比较富裕,素有“小成都”之称,资本家比较多。打下中坝后,我们在鲁班庙(应当是火焚山上的哪吒庙)休整了一天,由于战斗中有些牺牲,在这里补充了一些人。这个庙比较大,能住几百人,离中坝大概有十多里路,离武都远一些。在这里给我们每人发了五尺布做被面(这以前我们还没有被子 ),还发了些绸缎衣服,让我们自己改了穿。一人还发了两个手榴弹、五板子弹。后来我们由江油到北川,千佛山战斗后到了茂汶。
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