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巾帼大学习|巾帼红军忆长征(十二)
来源:时间 :2024-07-02
她们是中华民族的女英雄
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女儿
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长征路上,活跃着红军女战士的身影。她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与生命极限进行顽强抗争,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她们的长征,汇成了意气风发的时代亮色,是用信仰、意志和情怀铸就的不朽丰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开展好“红色记忆芳华永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即日起,“新乡女性”推出“巾帼红军忆长征”专栏,陪伴大家走进、认识、了解这些巾帼英雄,感受她们革命斗争的风雨历程,汲取她们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
本期
让我们走近华全双
倾听她讲述的革命故事
长征中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
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行列里,有一支英勇顽强的妇女武装——妇女独立团。她同当时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妇女一样,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长征中,她们同男同志一道,凭着坚定的革命意志,惊人的毅力,爬雪山,过草地,行军、作战,完成各种战勤任务,历尽艰辛。我曾经在这支妇女武装部队里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工作。每当回顾这段经历,战友们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团结友爱和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使我仿佛又回到了这光荣集体的怀抱。
1934年五六月份,川敌刘湘等部对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六路围攻”。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方针,待机破敌。这时,根据地边沿区大批妇女干部撤回中心区来。为适应形势需要和广大妇女群众武装的要求,方面军总部决定将原妇女独立营扩编为妇女独立团。团下辖三个营,1200余人,张琴秋(后曾广澜)任团长,直接受方面军总部领导。妇女独立团成立后,立即担负起艰苦的战勤工作和警卫后方机关、清剿土匪的任务。
妇女独立团从领导到勤务员、炊事员、司号员,都是身强力壮的女青年,大部分是党、团员。少数同志是鄂豫皖来的,多数是四川人。军事生活,沿袭妇女独立营的做法,和男同志一样,剃光头,穿军装,戴八角帽,打裹腿,穿草鞋,背子弹袋,每人一杆马枪、两个手榴弹;天天操练,如队列、射击、刺杀、投弹、夜行军、进攻防御战术、夜袭等。崭新而紧张的生活,使得女战士们处得十分亲密,尤其大家围在一起擦枪时,谈笑风生,歌声不断。在党的教育与关怀下,女战士们的政治觉悟也迅速提高。
1935年2月,在旺苍坝将妇女独立团扩编为妇女独立师,辖妇女第一团、第二团,张琴秋任师长。全师2500余人,直属总部领导。妇女第一团团长王传野,第二团团长刘伯新、政治委员曾广澜。
这一年的3月28日,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揭开了长征的帷幕。29日,总部命令妇女独立师第一团随中路(红三十军和红九军一部)行动。31日,中路纵队攻占剑阁。妇女第一团配合三十军八十九师守剑阁城,阻击敌援兵。经两昼夜激战,击溃敌田颂尧一个旅,敌旅长及其小老婆被妇女团俘虏,同时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和其他战利品。
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前,后方医院有1000余名伤病员,其中500余名需要用担架转运渡江。妇女独立师接受了这一任务,由二团和一团的一部分负责抬担架,转运伤病员。
嘉陵江战役胜利结束后,红军控制了北川、梓潼、青川间纵横二三百里地区。这里是新解放区。部队就地休整,发动群众,筹粮,扩大红军。妇女第一团在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和川陕苏维埃副主席余洪远率领下进驻中坝,参加宣传队和工作队工作。开始,老百姓不许我们进妇女的屋子,以为我们是男人,后来知道我们是女兵,妇女们又惊奇又羡慕,都欢迎我们去住。我们的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江油等地人民群众对红军长征、对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应该永远记怀的。
5月中旬,方面军为打破蒋介石围堵、夹击的企图和策应红一方面军北上,部队先后撤出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西向岷江地区。
妇女第二团的战士们转运伤病员,从旺苍到剑阁,又到川西北的茂县(今茂汶羌族自治县),路程千余里。一路攀山过川,道路艰难,有时几乎没有路。在这种地形上莫说抬伤病员,就是空手行走也是非常艰难的。女战士们虽不是富有人家的千金,可抬担架还是第一次。一天要走八九十里路,人不能丢,粮食不能缺。开始感到很吃力,肩头压得又红又肿,火辣辣地难受。但大家为了阶级兄弟,拧成一股劲,时间长了,也就锻炼出来了,当时没有现成的担架,就用竹子,后来用青杠树干做杠,葛藤作网。伤病员铺着我们的被子,盖着我们的衣服。路上没有护士护理,洗伤口、涤血衣、饮水、喂饭,都由我们承担。为了不让伤病员饿肚子,就用裤子装满粮食,挂在脖子上,扛着粮食,抬着伤病员走。休息时,给伤病员演唱自编的小节目,解除他们的痛苦。川西北的山路崎岖险陡,坡崖重重,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悬崖。有的同志就是这样牺牲的。为了安全,我们效仿四川抬滑竿报路的方法,前呼后应,步调一致。比如上坡,前头人唱“坡上又加坡”,后面人应“小心慢慢梭”。遇到泥坑,前呼“路头一泡泥”,后应“脚下要仔细”。拐弯,前呼“前面大转变哪”,后应“两手扶紧担架杆哪”。若是急转弯,前呼“慢转十字拐”,后应“前摆后不摆”。于是,后面的同志立即站稳,等前面的同志转好了,后面的同志再转。平路时,前唱“天上一朵云”,后应“走路崭崭平”。有时也呼“平阳大坝”,“扯起两下”(快走的意思)。这样行进,既安全又精神,疲倦也就都忘了。后来,主力部队行军时也学唱起来,气氛活跃,精神抖擞。遇到敌人,我们一面警戒一面绕行,从荆棘丛中钻来穿去,许多同志身上被荆棘刺出了血。伤病员感动地说:“小妹妹们,快把我们放下吧,不要为我们叫你们受这样的折磨了!”女战士们说:“我们都是阶级兄妹,受这点累算什么,救得你们能打敌人!”一次遇到敌人空袭,一颗炸弹看着落了下来,战士苟贵英同志扑在伤员身上。她英勇牺牲了。被救活的伤员是一位指导员,哭得泣不成声。周围的伤病员眼里也都涌出感激和复仇的泪水。
6月,方面军驻镇江关、茂县、理县、威州一带。这里是汉、藏、羌、回等民族杂居地区。妇女独立师在执行后方警卫、维护交通治安、为部队筹集粮食任务中,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藏、回等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女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访问贫苦群众,帮助群众劳动生产,做家务活,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她们还刻苦学习藏族语言。女战士们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少数民族群众,解除了他们对红军的疑虑。
但是当地也有少数藏族反动头人,与国民党特务勾结,纠集匪徒扰民作歹。在杂谷脑以北四五里大山上的一座喇嘛庙里,窃踞一股匪徒,杀人放火,抢掠牛羊财物,骚扰当地群众。红军到来后,散布谣言,欺骗群众,袭击红军和我地方政府机关,严重妨碍我开展地方工作。红军多次对其说服教育,做争取工作。但这股顽匪依仗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负隅顽抗,继续作恶。群众的痛苦,同志的牺牲,激起了红军女战士的怒火,请求上级批准消灭这股匪徒。方面军总部批准了女战士们的请求,并派来总部机关少数兵力和妇女党校、省委妇女部保卫队协助。
妇女独立第二团的干部去看地形。庞大的寺院坐落在半山腰上,绿瓦灰墙,狮、豹、虎、象等雕刻,虽然离得远看不清,但那个模样可以想象得出,敌人居高临下,我们从山下仰攻是要吃亏的。团长说,咱们兵分三路,两路由正面佯攻,一路爬到寺庙后面,从山上往下压,怎么样?大家都同意。作战方案就这样定下来了。
天一黑,主攻部队攀藤条登峭壁,向寺庙后面迂回。正面佯攻的部队开始挖工事,一条条堑壕像蜘蛛网似地伸向寺院。天漆黑,静悄悄的,只有沙沙的挖土声。平素爱说爱笑的小鬼们,此时都收起了笑容。第二天拂晓,战士们伏在堑壕里观察匪徒们的部署和动静。
庙门紧闭,里面鸦雀无声。很明显,敌人企图凭借墙高壁厚、粮弹充足,守在庙里同我们对峙。
入夜,正面两路先以小部分兵力发起攻击。匪徒们见我们攻击力不强,毫不在乎,不紧不慢地还击。后来看我们不像真进攻的样子,就打开寺院大门冲了出来。我们依托堑壕,远的用机枪打,近的用手榴弹炸。敌人第一次反击被打退了。接着又一次反击。我们机枪、步枪、手榴弹、石头,一起向敌人打去。这时寺院后山上响起了枪声,我们的主攻部队从山上压了下来。敌人腹背受攻击,顿时惊慌失措,连忙退进庙里,关上庙门,三路红军战士把寺院团团围住,敌人向外突围几次,均未得逞,只好龟缩寺院内。妇女二团二营奉命突击寺院大门。六连连长刘国英抱着炸药包,在敌人火网下,冲向寺门。敌人见势不好,便放火烧寺内的粮食、物资。刘国英同志半路中弹,身负重伤,但她以顽强的毅力终于炸开了寺院大门。女战士们跃出堑壕,高呼着冲进寺院,将寺院内的残敌或击毙或俘虏,扑灭了大火,缴获了大批粮食、盐巴、酥油、牛羊肉、藏布、枪支弹药及其他物资。战后,妇女独立师受到了总部的嘉奖。
在方面军积极进行欢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准备工作的日子里,女战士们个个大显身手,精心绣制、缝制各种慰问品,如针线包、烟荷包、袜子、衣服等。物品虽小,但渗透着对党中央的崇敬、对红一方面军的兄弟姐妹情谊。两军在懋功会师后,妇女独立师对红一方面军进行了慰问演出等活动。
由于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错误,红四方面军二次过草地南下。部队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女战士们的足迹。天(全)、芦(山)、名(山)、雅(安)战役中,妇女独立师配合主力部队在宝兴灵官镇和芦山县作战,接连取胜。我军十天连克宝兴、天全、芦山,控制了川康边广大地区,造成了东下川西平原,直掠成都的态势。敌人急调80余团兵力阻击红军。百丈一战,七天七夜,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我军伤亡近万人,妇女独立师损失也很大。
战后,部队在天、芦、宝、丹(巴)一带与敌对峙。妇女独立师以第一团的一个营,随总部兵站部,为前方作战部队筹集粮食和过冬物资,其余部队投入赶制全军冬装的任务。筹粮分队深入藏族山寨,联络土司、头人,把筹集到的粮食、物资身背肩挑到前线,又从前线把伤病员抬到后方,然后再深入山寨去筹粮。在运粮的路上,经常遇到武装匪徒截击抢粮,女战士们立刻放下粮食,端起枪,投入歼灭土匪的战斗。赶制冬装的战士们,纺线、织布、染色、缝制,虽制出大批军服,但仍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于是,派出一部分同志深入山林,寻找棕树,割棕做棕衣御寒。割棕,要先砍荆棘开路,棕树有的又高又大,要爬到树顶,一不小心,就从树上摔下来,或划破了皮肉,或摔坏了腿脚。有的同志被毒蛇咬伤,因无医药抢救而牺牲了。割棕回来,分到各连队进行编织。没有钢针,就用竹针代替。为了完成任务,大家日以继夜。晚上灯少,就十几个人围着一盏油灯。许多同志不顾疲劳,忍饥耐寒,熬红了眼,累弯了腰,为了前方战士早日穿上棕衣,辛勤劳累,没有一句怨言。
1936年2月,部队西进道孚、炉霍、甘孜,要翻越党岭山。总部抽调妇女独立师一部,随前卫部队清除冰雪,疏通道路。漫山皑皑积雪,使人睁不开眼,站不稳脚。高原地带,空气稀薄,呼吸十分困难。冰冻的山地犹如钢板一样坚硬,一镐刨下去,只能崩出一小撮冰碴。遇到陡崖峭壁,就用绳索把人吊到半山腰铲凿。白天开路,夜晚搭个简单棚了御风寒。尽管任务极为艰难,女战士们还是按时完成了开路任务。
到达炉霍后,方面军休整训练,接应二、六军团北上。这期间,部队进行了整编。妇女独立师因南下转战减员,只剩下千余人。总部命令妇女独立师整编为妇女独立团。团长张琴秋,后王泉媛,政治委员吴富莲,特派员曾广澜,参谋长彭玉和,政治部主任华全双。
红二、六军团北上消息传来后,妇女独立团投入了迎接红二、六军团的热潮中。女战士们设法收集羊毛、羊皮,精心编织毛衣、毛袜、草鞋,赶制皮衣和各种慰问品,以便献给远征而来的战友。两军会师后,我们还为二方面军运送粮食,照顾伤病员,并热情地组织慰问演出。
7月初,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中旬到达阿坝、毛儿盖一带。这里已是红军几次进出的地方,粮食极端缺乏,靠摘挖大黄叶、灰灰菜等野菜充饥。草地行军,又经受了那恶劣气候和沼泽泥潭之苦。妇女独立团的同志们把分给自己的微乎其微的一点粮食拿出来给伤病员吃,自己吃野菜、树皮、皮带。面对这样的艰难困苦,没有一个人喊苦叫饿。
走出草地,挺进甘南。甘南敌人企图阻止红军北上。方面军发起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以先机取得岷洮西地区,会合一方面军。红三十军八十八师抢占天险腊子口。妇女独立团第一、二营担任抢救伤病员和通信联络任务,第三营担任警戒任务。突破腊子口后,急驰旧洮州城。妇女独立团第二营配合红四军十师攻旧洮州城。副营长姜菊昆率15人的突击队,乘守城敌人警戒疏忽,运动到城下,搭起云梯,飞速登上城墙,杀死敌哨兵,打开了城门。十师一部也突入城内,主力迅速入城,歼守敌一个营。
9月30日,方面军以五个纵队向通渭、庄浪、会宁、静宁前进。与一方面军会合指日可待了。
会宁会师,结束了红四方面军一年零七个月的艰难曲折的长征。妇女独立团同全体红军一起,分享了这一伟大的胜利。
长征是难忘的,妇女独立团在长征中的历程也是令人难忘的。长征中曾为中国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姐妹们,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选自《红军长征·回忆史料(2)》,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第388-3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