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防传销科普指南
来源:时间 :2024-06-20
作为一种非法的营销手段,传销因其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识别度低,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大学生因为安全意识薄弱,甄别信息能力差等原因常常成为传销分子的重点发展对象。今日,小编整理了传销发展的相关内容,供广大同学参考,几招教你识别花样多变的传销组织。
一、传销的“前世今生”
你以为传销是中国特产,最后发现是舶来品,如同辣椒一样,但传销绝不是我们国家的“特产”,是正儿八经的“舶来品”。只不过,这个“舶来品”臭名昭著,让人深恶痛绝。
(一)传销的“变身”
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传销是直销的变种。
直销起源美国,本来只是一种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的营销手段。
有一天,一个叫威廉派屈克的人成立了一家名叫“假日魔法”的公司,并以拉人头、交资金的形式,在第一年获得营业额52万美元,后几年达到2.5亿美元。这件事情引起了美国当局的注意,并对类似的直销公司的非法行径进行控告,于1975年立法取缔,传销在美国销声匿迹。此后,韩国、日本、台湾等地相继出现。之后,直销引入中国,传销悄无声息的出现。直销为传销制造了产生的条件,而传销也使直销臭名昭著。1996年,出厂价只有269元的深圳“爽安康”摇摆机,传到福州时为400元每台,传到新疆时为8000元每台,严重违反价格规律。其涉案金额达12亿元人民币,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人人谈传销色变。
2001年中国成立打传销办公室,并陆续颁布法律,取缔传销。这就是传销发展的前世今生。我们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商品的价格严重背离商品的价值是传销最大的特点。
(二)传销的认定标准
何为传销?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传销就是一群人将自己身边的亲朋友好友拉到一个组织,进行洗脑并制造财富梦,交出自己的今生存款为传销头目的财富梦买单,严重者甚至失去人身自由和生命。
这种理解固然说明了传销的特点,但并不足以鉴定某种行为是否属于传销。法律上认定: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
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因此通常满足这三点即可认定为涉嫌传销:交入门费 ;拉人头;多层代理、团队计酬。按照这一标准,目前社会上的很多鼓吹具有团队收益分红、商品消费分红、发展团队代理等都具有传销的性质。这也为我们辨别传销制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传销知识的普及及预防是反传销的重要途径。
(三)传销的金缕衣
既是非法,传销必然要有华丽的外表装点才能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此让普通人相信其为正常的营销手段。随着网络时代的推进以及人们对传销非法性认识的加深,传销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常出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件出发开始传销。有人总结发现:目前,传销主要有5大门类:
1.微信类传销
打着“微信营销”的旗号,以微信、微商为平台,采取夸大宣传、 造假炫富等方式,诱骗“朋友圈”的亲朋好友,以商品零售为幌子, 实际是以发展下级代理商的形式从事网络传销。通常,这类人会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来发布商品,以夸张的手段展示自己生意的成果。
比如月薪过十万、喜提宝马、全球旅游等方式。其目的在于吸引朋友圈中能力较小但又有发财野心、想一夜暴富的人。其重点对象通常是大学生、全职妈妈等。利用其生活的现状让其加入代理,并让更多的人加入,以获得自己的收入。
2.消费返利类传销
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介入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过程,许诺 在平台的消费额度部分返回,或通过现金消费送等额积分等形式, 诱导消费者注册会员消费和商家加盟平台回流货款。这类传销往往利用人们在消费时追求便宜、优惠的心态,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消费者的建议,并热情介绍相应平台,已共享互惠互利等方式邀请消费者加入平台,领取积分。这类平台在日常生活出现最多,也是我们最容易相信的方式。
3.产品道具类传销
此类传销一般会被要求交纳高额入门费或者购买与高额入门 费等价的产品。与正当的直销活动完全不同的是,他们并不关注和推崇产品的销售,他们所关注的是投资回报的比率问题和投资回报的速度问题,产品在传销过程中只是一个可流通的道具。
这类传销通常利用人们急于求成的心态,重点关注对现有生活状态不满意、经济拮据、渴望改变自己但是又具有一定防备心理和反传销能力的人。以实际流通的产品标榜自己并非传销,以获得大众的认识。通常将大学生群体、中老年人、文化知识缺乏的妇女作为传销对象。
4.金融互助类传销
以纯“资本运作”诈骗方式为主,参加者具有高收入、高起 点、高投入的特点,打着当地经济开发的幌子,以政府支持为借口,具有严重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这类营销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较少,往往以白领等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作为对象,通过看上去高大上的项目骗取投资者的资金达到聚敛财富的目的。
5.虚拟货币类传销
通过“高收益+推介提成”来吸引大量的投资人,而实际并 没有任何投资,投资者的利润都是后入玩家的投资本金,一旦后 面没有接盘的人,资金链便会断掉,让所有参与者都血本无归。这些“传销币”的共同特征就是吸收了互联网、金融和投资理财 这些新的元素,包装得一本正经,但本质上却是传销。
二、起底大学生身边的隐形传销
有数据统计发现:近年来传销参与者年龄在 18 岁到 28 岁的约占 70%,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年轻人急于找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但社会经验不足,辨别和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上当受骗。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阶段,他们能力有限但渴望获得认可,因此也常常成为传销组织发展的对象。
大学生无法实现经济独立但却有诸多理想,他们往往想要通过诸多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很多同学都会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扩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传销分子抓住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往往以培训课程、兼职工作等形式,推出价格很高但价值很低的学习课程例如情商培训、30天练就高情商、口才训练、成为一名梦想的培训师诱导其加入,以获取财富。或是诱骗大学生加入某种组织机构、代理、发展下线抽取中介费获得更多经济收入,并让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数额的金钱让大学生相信,以此达到传销的目的。
由此可见,传销由人们印象中的限制人身自由、无产品拉人头加入演变为如今以低价值产品为流通工具,其方式越发多样,越发让人难以察觉。因此,如何识别传销、远离传销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如何远离传销?
(一)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高中和大学的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在告诉我们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一件商品的价格首先由其本身的价值决定,再由市场的供需调节,其价格只会在价值上下小幅摆动。若出现价格远远高于价值,就需引起警惕。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是我们识破传销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求我们平常要多阅读经济学相关规律,增加生活常识,避免出现对事物判定的大幅度偏差。
(二)调整心态:不要相信财富神话
每一个人都想获得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然而,很多人满足生活需要的方式并不是通过踏实努力实现的,而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
世界上任何富豪的财富都不是通过传销、投机取巧获得的,而是自己努力的来的。如果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培训课程能够对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存在所谓富豪。
如果一个产品能让普通人实现财富梦,为什么你身边那些很厉害 的人不去投资?多思考就会发现:很多传销塑造的神话或是项目经不起推敲。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最终需要通过自己多年的奋斗而来,而非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个产品。
对大学生来说,能力的强弱同样不是一项课程短时间内可以决定的,而是由自我奋斗的结果。
(三)善于思考和交流
我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有限,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碰到自身无法判断、无法解决的事情首先要与自己的长辈如家长、老师进行沟通。
在决定做某件事情之前也需要学会去搜集信息,从对信息的分析中、与长辈或同辈的交流与思考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再决定某件事某个项目、某项课程要不要参与。多渠道的沟通、思考也是我们避免被传销坑害的必然做法。
说了这么多,小编只能告诉你对付传销说白了就是: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不要相信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尤其是要找工作的同学们请记住:能力有多大,工作就有多高,找官方认定,心无旁骛,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正解。